肺癌篩檢下的隱形警訊:誰是高風險中的高風險?
【生成】透過高雄市近2.8萬筆公費篩檢數據,揭示家族史與吸菸行為外的關鍵因子
【生成】衛福部自111年7月推動公費肺癌篩檢,為無數家庭帶來早期發現的希望。然而,數據顯示,傳統認定的高風險族群內部,仍存在更危險的「隱形指標」。本專題深入分析篩檢資料,試圖找出那些最容易被延誤到晚期才確診的群體,並探討如何透過更精準的公衛策略,真正接住每一個可能墜落的生命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前言)
一頁式總覽
3個數字,看懂公費肺癌篩檢沒告訴你的事
- 家族史是關鍵指標:具家族史者的肺癌偵測率(1.48%),是重度吸菸者的1.5倍,尤其對女性影響更為顯著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表2)
- 吸菸「包年數」是晚期風險分水嶺:吸菸史超過40包年者,確診時為晚期(2-4期)的比例高達52%,是40包年以下者的2.5倍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表7)
- 健康識能可能是隱形防線:在特定條件下,無父母罹癌史、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,晚期確診比例反高達49%,凸顯警覺性與健康知識的重要性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表9)
風險浮現:兩年2.7萬人篩檢後,我們看見了什麼?
自111年7月至113年底,高雄市共有27,743人接受了首次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(LDCT)篩檢,這項計畫無疑是公共衛生的重要里程碑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公費肺癌篩檢概況)。然而,當我們深入剖析這龐大數據庫時發現,被納入計畫的「高風險族群」並非鐵板一塊。數據顯示,雖然具「重度吸菸史」的篩檢人數(14,714人)多於「家族史」(12,330人),但最終確診肺癌的人數卻是後者較多,佔了總罹癌人數的54%。這第一個發現,就挑戰了我們對肺癌風險的傳統認知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統計分析(一))
性別差異:家族史對女性的影響,遠超想像
數據進一步揭示了風險因子下的性別差異。在確診肺癌的女性中,高達91.33%的人具有家族史,其偵測率達到1.61%;相較之下,男性罹癌者則以重度吸菸為主(占70.90%)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統計分析(二))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當家族史的來源是女性親屬(如母親、姊妹)時,無論對男性或女性篩檢者,其罹癌偵測率都顯著高於來自男性親屬的家族史。這意味著,對於女性而言,「家族史」不僅是重要風險,其親屬的性別更是一個需要被高度重視的細微指標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統計分析(三))
晚期警訊:決策樹模型揭開致命的風險組合
早期發現是肺癌存活的關鍵。為了找出哪些人更容易被延誤至晚期,研究團隊運用了決策樹模型分析339名確診者的特徵。模型的第一個判斷節點,就是「吸菸史是否超過40包年」。數據顯示,超過此門檻的患者,有52%在確診時已是晚期,風險是40包年以下者的2.5倍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決策顯示結果1)。第二個關鍵因子是「教育程度」,在吸菸史較短的群體中,國中以下教育程度者的晚期比例(39%)遠高於教育程度較高者(16%),這暗示了健康知識與預防行為的巨大影響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決策顯示結果2)
晚期肺癌風險決策路徑
【生成】為何重要:此模型模擬了高風險因子的篩選過程,協助我們理解為何同樣是公費篩檢對象,有些人的晚期風險卻高出數倍。它不僅是數據分析,更是未來制定精準衛教與早期干預策略的藍圖,幫助公衛體系找出最需要優先關注的群體。
- 所有確診者 (339人)
- 吸菸史 > 40包年?
- 是 (85人) → 晚期風險 52%
- 否 (254人)
- 教育程度 ≤ 國中?
- 是 (61人) → 晚期風險 39%
- 無父母罹癌史?
- 是 (45人) → 晚期風險 49%
- 否 (16人) → 晚期風險 13%
- 無父母罹癌史?
- 否 (193人) → 晚期風險 16%
- 是 (61人) → 晚期風險 39%
- 教育程度 ≤ 國中?
- 吸菸史 > 40包年?
知識落差:為何「沒聽過」比「有遺傳」更危險?
模型中最令人意外的發現,來自一個反直覺的結果:在吸菸史較短、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中,若「沒有」父母罹癌的家族史(但可能有兄弟姊妹或子女罹癌),其晚期確診比例竟飆升至49%,遠高於有父母病史者的13%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決策顯示結果3)。研究推斷,這可能源於「警覺性」的巨大落差。親身經歷父母抗癌過程的人,健康警覺性更高,更可能主動篩檢;反之,若僅是旁系血親或晚輩罹癌,加上健康資訊相對匱乏,容易因警覺不足而錯失早期診斷的黃金時機。這揭示了健康識能與風險感知,是比基因更直接的保命符。
關鍵時間軸
-
2022/07/01
衛福部啟動公費肺癌篩檢計畫
為具家族史與重度吸菸史的高風險族群,提供每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,開啟早期偵測新頁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前言)
-
2022/07 – 2024/12
【生成】累計27,743人完成首次篩檢
高雄市在約兩年半內累積了大量篩檢數據,為本次深度分析奠定關鍵基礎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公費肺癌篩檢概況)
-
2025/08/01
【生成】高市府發表數據分析報告
首次揭示吸菸包年、教育程度與親屬史對晚期風險的複合影響,為公衛政策提供新方向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封面)
-
【待補】
【生成】衛福部或將調整篩檢衛教策略
【生成】預期將針對分析出的新風險因子(如高包年吸菸者、低健康識能者),推動更精準的公衛溝通與介入措施。
精準防治:從數據到行動,我們能做什麼?
這份數據分析不僅是回顧,更是行動的起點。報告建議,未來的防治策略應更加精準化。首先,需密切追蹤女性肺癌個案的女性親屬,並加強衛教宣導。其次,針對吸菸史超過40包年的男性,應積極介入,鼓勵戒菸或減量,以降低晚期風險。最後,也是最關鍵的,是必須針對教育資源相對有限的族群,投入更多資源進行健康識能教育,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「所有家族史」的重要性,彌平知識落差,才能真正讓肺癌篩檢的防護網,沒有漏洞。(來源:運用SQL語法與決策樹模型...,建議)